行业动态
2016保险业成佛还是成魔?
发布时间:2016-01-08 来源: 新浪财经 点击:
    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路向前。正如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说:“什么时候改革都不晚,但一定要改革。”
  又是一个新年,在这告别过去、祝福未来的时候,新年第一篇文章,《燕梳新青年》想邀请各位读者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起来沉思:2016保险业,成佛还是成魔?
  或许题目有些大而无当、故作惊悚,但对于一路在质疑与非议中前行的中国保险业来说,这样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思考并非多余。可以说,2015年,保险业在世人眼中已“热”至沸点,这种热度会在2016年,以及未来的几年慢慢发酵。而2016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其开启的佛道还是魔道更值得关注。
  《世相》张伟曾说:“世事尽管复杂,本质却很简单,在描摹这个世界的万千词语中,真正有绝对和终极意义的词汇不过十来个:比如情感,比如爱和自由,还有善良、物质、身体、死亡……当然也包括宇宙和原子。所有的世事纷扰、物理存在,都可以在这十几个词汇中找到归宿,这 10 个词语既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源头,也是一切悬念的谜底,它们占据着我们生命的‘最后两页’”。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燕梳新青年》作为保险行业的观察者、记录者,试图通过宏观外部环境、中观监管导向、微观市场主体等10个“真问题”,来描摹出涉及2016那关键“一念”的各个层面。
  1、政府的重视、支持拓宽了保险的天
  “跳出保险看保险”真不应该只是一句官话,尤其是在“新国十条”对保险业作了宏大叙事后,各类财税优惠及法律环境方面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效应会慢慢显现,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在陆续推出有关落实举措。“找市长”和“找市场”同样重要。
  当然,也不要盲目乐观,以为保险业的发展就由行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了。有为才有位,保险业能在国计民生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才有可能在国计民生中拥有多重要的位置。2016年的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等都将是大考。
  2、消费者的认可、信任夯实了保险的地
  “可以把梳子卖给和尚”,对于保险业来说,不知是荣耀还是耻辱,但由此带来的“销售误导”却经年累月难去。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没有用”、“不合算”的保险产品既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覆盖其各类风险),也让各保险公司发展越来越陷入迷途。
  服务更是一地鸡毛。“以客户为中心”绝对是各公司宣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但估计也是最大的讽刺。不管是“客制化”研发,还是声称关注“客户体验”,甚至是“要让客户尖叫”,或许可以先做到如新华人寿总裁万峰所言:先按保单条款,兑现好承保、理赔、退保、满期给付等基本服务,最起码合同类投诉会减少很多。
  3、监管导向的关键作用: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对于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的中国保险业来说,监管的影响力比其他成熟市场明显要大。虽然业界对监管也曾有“越俎代庖”、“矫枉过正”等议论,但直面困境、勇于挑战、敢于担当,或许这正是中国式立足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的内核。
  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发展?在特定历史阶段下的历史问题不必过多去评价,只作为未来再出发的镜鉴。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路向前。正如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说:“什么时候改革都不晚,但一定要改革。”
  4、资本君临天下,各类发展模式的资本烙印越来越明显
  无疑,一张或多张保险牌照已成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佬们最新的猎物,参与筹建保险公司消息不时见诸上市公司公告。投机赶潮还是真认识到保险的价值,不予置评。可以确定的是,资本君临天下,生杀予夺,肆虐之处尽是焦土。媒体上充斥各类“XX巨鳄布局保险业,宣布X年XXX亿元的保险战略”的消息。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不知诸君还能记得多少曾经的保费英雄,他们大多起于白衣,成长于中国保险业的第一个黄金年代,闻名于本世纪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但如今,当红的职业经理人几成资本附属,他们依靠幕后老板的雄厚财力,执行的是资本的意志。
  5、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是徒有其表,还是面向未来的保险业可以膜拜或效仿的一条佛光闪闪的圣道?
  平安的成与败能决定保险业是走佛道还是魔道吗?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就体量以及体制而言,中国平安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公司,坐拥全金融牌照,有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第二大产寿险公司,并有着“大到不能倒”的“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号傍身。且作为一家非国有金融巨头灵活的机制下是否可以走出互联网金融之路,一言一行对行业内外皆有影响。
  在2016年元旦致辞中,董事长马明哲把平安成立28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宣告全面开启平安3.0时代,宣称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至此,选择膜拜或效仿或许已无多大意义,其他金融行业同仁只用选择和平安合作还是不和平安合作。唉!
  6、人保、国寿等行业老大与行业小弟相比,底气在哪?
  带头大哥的示范效应其实很重要。对发端于老人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业而言,这两家老字号险企几乎等同于国内传统保险行业的图腾。一定程度上,人保、国寿的命运并非是他们自己的命运,而是代表着中国传统保险行业的命运。
  当然,对他们自己而言,更现实的是,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纵然当前这老哥俩儿还享受着世荫之利,但内有“超人计划”,外有“互联网+”的刺激,可知他们并不好受,既要对“上”有所交代,又要对“下”提振士气。或许离政治太近少了几分灵活,但也多了几许便利,背负传统保险企业转型示范重任,相比也会对“上”之意图揣测得更为明晰,走出一条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之道。
  7、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到底是基于现实的理性、积极策略,还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冒险?
  近两年,安邦、富德、华夏、前海等“平台类险企”,通过理财型险种迅速做大规模,一战成名,出现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资产驱动负债型。“大多数国家的保险公司其保险业务本身是微利经营或亏损经营,主要通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来弥补直接承保业务的损失”是资产驱动负债型模式的现实以及理论基础。可以预见,短时间内平台类险企的基本策略当不会改变,继续以“别样风景”存世。
  其实,选择怎样的经营模式本是无可厚非之事,皆是市场主体基于自身诉求及平衡各种资源后的策略选择,问题在于操作风险的大小,又当如何对冲期间的风险?以负债形式存在的险资操作的首要原则还是安全性,其次才是收益性、流动性。
  8、财产险行业的中小险企困境,如何破?
  正如燕梳新青年2015年4月7日的一篇文章《时代弃儿:太保产险》所述,这其实不只是太保产险面临的问题,是车险独大时代的中国财险行业中小险企的共同问题。依靠绝对的体量优势,人保及平安两大财险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财险行业的承保利润。随着国内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财险市场寡头垄断的特征只会越来越强化。
  中小财险企业的破局希望,当在“小而美”的非车险领域吗?2015年,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盈利水平非车险均超出预期。且已有部分先知先觉的外资财险公司撤出车险市场,专注某一非车险领域,以图可能的先发优势。
  9、保险中介只是一盘散沙,还是会重焕新生?
  传统保险中介包括几千家保险专业中介,及几十万家兼业代理,及500万营销员队伍,群体最大,其渠道地位也非常重要。近两年随着各类互联网保险销售及引流平台的出现,保险中介概念渐成热点,且由于中介牌照开闸及独立代理人制度的推出,保险中介可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机遇总是伴随挑战,这种考验中或许承压最大的还是监管。作为保险行业最早市场化的一个领域,保险中介监管思路也是几经变换,在收与放之间决定的是一个行业的停滞还是生机。
  10、互联网+保险,主战场在哪?
  “互联网+”的席卷之下,传统保险企业何去何从?从宏观战略层面来说,安联、平安等试图建立闭环自成平台是一种选择,甘心成为各类平台类企业的保险供应商是另一种选择;从微观策略层面来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保险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受到挑战,或革命或改良的自我创新显得迫在眉睫。
  当然,近两年还涌现出了许多互联网保险创客,甚多的风险投资基金也纷纷盯上了互联网保险领域,挥舞着钞票要进来。互联网保险创业,只是外围战场的噱头,还是有其内在生命力,会迸发出颠覆式力量?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2015年的种种会在2016年继续上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成佛或是成魔的判断,是妄议还是道破天机?且行且观察吧。 
Copyright 2013 山东智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智诚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